【史林漫步】 “瞒天过海”计的含义及古今战例

【史林漫步】 “瞒天过海”计的含义及古今战例

从计名上看,说“瞒天过海”之计源于《薛仁贵征辽事略》实较贴切。可是,在“按语”中,举的经典战例却是贺若弼伐陈事,时在公元589年,这要比上述唐太宗过海事早54年,且是事涉过江。因此,解释“瞒天过海”一计,似乎不应牵强附会地往“天子(皇帝)”身上靠。

“瞒天过海”乃“形兵之极”

司马迁有言:“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天者,高之极也”,自能高瞻远瞩;既然水往低处流,百川又归向大海,所以应该说“海者,下之极也”。大海不仅“下之极也”,而且名副其实是“广大之极也”。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积的71%约3.6亿平方公里是海洋,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当然,中国古人那时不可能有这个眼界。

但是,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者,巅也,至高无上。所谓巅,就是处在巅峰;海者,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也就是说,海、天不光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是一种阴阳、辩证关系。

作为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自然要满足《孙子兵法》的重要命题——“兵者,诡道也。”关于“诡道”,历来注家异见纷陈。

所谓“诡”,右危左言,当寓“危言耸听”意。本意是说,与一般言论不同,那些高深的言论,让听众为之大惊失色。引申开来,“诡”字当寓非同一般、与众不同之意,即通常所讲的诡诈。

所谓“道”,不外《周易·系辞上》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大意是说,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再看,“解语”中强调的正是一种阴阳、辩证关系:“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所以,“瞒天过海”一计里,海、天当是实指大海、苍天,两者是阴阳、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不难理解,在中国古人看来,瞒着不让“至高无上”的苍天知道,偷渡“下之极”、 “广大之极”的大海(而不是小江小河),难度自是匪夷所思。要想成功,只能是在“瞒天”同时,已经同步进行“过海”的动作,才有一线成功机会。所以,“瞒天过海”之计被放在三十六计之首,绝不是偶然的。

玩味“瞒天过海”之计,本义当是指瞒住全天下人的耳目,偷渡无边无际的大海;作为三十六计之一,是指打着干某事的名义欺骗对手,却在这件事的掩饰下另有所图。显然,这是一个示假隐真、出敌不意的计谋,它完全符合《孙子兵法》所提倡的“用而示之不用”(见《始计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及“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见《兵势篇》)之意。

所谓“用而示之不用”,就如唐朝人杜牧说的:“此乃诡诈藏形。夫形也者,不可使见于敌;敌人见形,必有应。”也就是说,把自己的行动企图隐蔽起来,不让对手看出端倪;一旦让对手看出端倪,对手必定会有因应之策。对于“诡诈藏形”,西方军事理论巨匠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一语中的:“使用诡诈的人要使被欺骗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错误,这些错误在最后造成一种结果,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观乎“瞒天过海”之计,正是“诡诈藏形”之意,且已经达到“形兵之极”的境界。在《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讲过,“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简言之,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最高明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这样一来,敌人就是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就是有高明的将领,也想不出对付我方的办法来。“瞒天过海”之计,追求的正是“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具体到兵事,《周易·系辞上》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就是“一奇一正之谓道”。关于“奇正”,一般的解释是,“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其含义甚广,如: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等等”。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就是说克敌制胜不外正兵、奇兵两种,且正兵与奇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兵可以演化出奇兵,奇兵可以演化成正兵,正兵、奇兵也可以合而为一,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始无终。

观乎“瞒天过海”之计,自是“一奇一正之谓道”:“瞒天”为正、为阳,“过海”为奇、为阴,“阴(即奇,“过海”)在阳(即正,“瞒天”)之内,不在阳(即正,“瞒天”)之对。”“太阳(即正,“瞒天”),太阴(即奇,“过海”)。”一旦施展此计,以“瞒天”为名,行“过海”之实,奇在正内、奇正合一,真正是“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

《史记》中“瞒天过海”经典战例

公元前685年,齐国公子小白当上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争夺君位过程中,辅佐公子纠的管仲曾经追杀过齐桓公,并一箭射中齐桓公的腰部。当时,要不是衣带钩挡住箭头,齐桓公就会一命呜呼。按照常理,齐桓公自是对管仲咬牙切齿。可是,当他听说管仲有雄才大略时,就决定把他从鲁国夺回以为己用。由于担心鲁国人对管仲不利,他遂利用管仲箭射过自己大做文章:出兵攻打鲁国,并“告鲁生致管仲”,“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就是说,表面上声称要活捉管仲以明正典刑才善罢甘休,实际上是要重用他。齐桓公以报一箭之仇为名(“瞒天”),想接回管仲重用(“过海”),“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正是“瞒天过海”之计。当时,由于齐桓公索要管仲太急,鲁国人施伯看出了破绽,进言鲁庄公说:“齐国想得到管仲,不是要杀他,而是要重用他;齐国人重用他,就会成为鲁国的祸患。不如杀了他,把他的尸体交给齐国。”幸运的是,鲁庄公不听,囚禁起管仲,把他交给齐国,齐桓公如愿以偿,立即以他为相,齐国不久大治。

当年,汉高祖对付韩信,不去大动干戈,却去巡游云梦(今湖北云梦地界),正兵(“瞒天”,伪游云梦)、奇兵(“过海”,智擒韩信)合一,让韩信在不意不觉中落入陷阱,运用的也是“瞒天过海”之计。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要造反,汉高祖刘邦召集诸将商量对策,诸将中有人大言不惭:“赶快发兵擒拿韩信,把这小子活埋了。”刘邦深知韩信之能,自认不是他的对手:“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所以,他未置可否,挥手退朝,跑去问陈平,陈平中肯地说:“陛下,您的军队不如韩信的军队精,将领们用兵打仗又相距韩信甚远,却想贸然举兵进攻他,这不是逼着他开战吗?一想到这一点,我实在替陛下担惊受怕。”

刘邦自然明白个中利害,连连催问:“那该怎么办?”陈平气定神闲,献上妙策:“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西周以来,天子往往以“巡狩”为名视察各地,并在狩猎地会见诸侯,一度成为定制。所以,陈平建议刘邦:依葫芦画瓢,“伪游云梦”,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地界)会见各地诸侯;由于陈县在韩信封地楚国西界,他听到陛下南游云梦以遣兴,自然认为不会有大事发生,并会假装若无其事地到郊外迎接;韩信一到郊外迎接,陛下就当场下令逮捕他,这时只要一介武夫就能成事。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束手就擒。韩信精于计谋、将道,刘邦一干人和他较量计谋,难度真的是好比“瞒天过海”了。可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天子巡狩,乃为定制,精明如韩信都不疑有他。“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擒韩信(阴、奇)之奇谋,就隐藏在游云梦(阳、正)的喧嚣中,真乃“太阳,太阴”。

把韩信押送到洛阳后,刘邦又赦免了韩信,把他降封为淮阴侯,韩信一蹶不振,最后身死未央宫。

红色战史中朱德成功演绎“瞒天过海”奇谋

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朱德有“红军之父”美誉,他也深谙奇正合一之妙。

1928年1月5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到广东乳源县(今属乐昌县)的杨家寨子。很快,中共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就赶到了杨家寨子,他向朱德介绍了湘南特委制定的《湘南暴动计划》,并详细地向朱德汇报了宜章的敌情:城内没有正规部队,只驻有500人的民团,同外界没有通讯联系,这是有利条件;不过,宜章却又是座石头城,易守难攻。如何拿下宜章,打好湘南暴动的第一仗?朱德动员大家献计献策,充分发扬军事民主。

讨论时,有的人认为民团不堪一击,主张强攻;有的人建议引蛇出洞,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有的人提出组织一支小分队,装扮成赶圩场的群众,混进城去来个里应外合;还有的主张兵临城下,把宜章围个水泄不通,限期令对方投降。朱德耐心地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我军北上消息传开,湘南土豪劣绅惶恐不安,急盼国民党正规军“救驾”;前不久,我军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建立过统战关系,取得了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四十六师一四〇团(团长朱德,化名王楷)的番号,也算是“国军”嘛;再者,出身宜章豪门的胡少海同志(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五,宜章父老都称他为“五少爷”),没有公开地参加过本乡本土的阶级斗争,中共党员身份尚未暴露,可以让他用一四〇团团副的名义,率领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并堂而皇之地布告全城:本军奉范军长之命移防宜章,保护乡里。待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

很快,一封盖有第一四〇团关防的公函,送进了宜章县衙门。在县议会大厅里,县长杨孝斌和县参议长、团防局头头、警察局长、商会会长及各界“名流士绅”,喜不自禁地齐集一堂,商讨如何迎接即将入城的“国军”。

1928年1月11日,天气格外晴朗。宜章城城门大开,迎接胡少海“荣归故里”。县里的头面人物都到南门外迎接。先遣队入城后,立即布哨,换下了团防局的哨兵,把宜章城的交通要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胡少海向朱德发出一封密信,报告一切都很顺利,可以按原计划进行。1月12日正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开进宜章城。

早在胡少海入城前,为了不让反动头目逃脱,朱德就要胡少海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反动分子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以便一网打尽。大部队入城后,朱德忙问胡少海:宴请各界的事,安排得怎样了?胡少海笑着说,他已向县长杨孝斌提出,杨说那样使不得,不能反主为宾,待王楷团座一到,就为各位接风洗尘。朱德不禁莞尔:“那我们就借水行船吧。”

宴会在县参议会的明伦堂里举行。酒过三巡,大厅里进来一个跑堂的,一声长叫:“鱼,来啦!”这是约定的信号,说明一切都已准备停当。朱德站起来,把杯子掷在地上,门外立刻冲进10个战士,把枪口对着那些官员和士绅。这时,朱德大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作威作福,糟蹋乡里,反对革命,屠杀工农,十恶不赦,是劳苦大众的罪人。现在把你们统统抓起来,听候公审。”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毅、王尔琢指挥部分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驻在东山养正书院的团防局和警察局,俘虏了400多人,缴枪300多支。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

朱德利用敌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的心理,让南昌起义部队冒充“国军”,大摇大摆地智取了宜章城,并以出席宴会联欢名义,把反动骨干分子一网打尽,真正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演绎的还是“瞒天过海”之计。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263期

【作者系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教授】

点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造影检查是怎么做的
o365邮箱

造影检查是怎么做的

📅 09-17 👁️ 4138
外丝接头口径对照表图(外丝接头尺寸规格型号表)
采药攻略(天龙八部怀旧服采药攻略)
365bet亚洲官方网址

采药攻略(天龙八部怀旧服采药攻略)

📅 09-15 👁️ 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