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多,自然听得少;你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
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同时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个互动过程。
有效倾听者:积极参与信息的编码和解码。
理解各种传播要素和变量的影响。
明白如何控制有效传播的变量
全身心地参与到传播的互动中。
“要掌握传播和倾听的本质,我们就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过程,该过程中我们同时扮演传者和受者——该过程中我们的讲话和倾听同步进行。
倾听,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是整个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沃尔文和科克利的倾听结构理论,描述了倾听是一个针对听觉与视觉刺激物引发的连续的接收、参与并赋予意义的过程。
围绕倾听这一过程的结构元素包括:对来自听觉和视觉刺激物的接收、参与并赋予意义。
接收是一个收听听觉刺激的生理过程。
导致接收过程或者收听效果削弱的因素有:中耳炎、耳鸣、耳硬化、感音性听力损伤、老年性耳聋、社会性听力减退、遮蔽双耳、听觉疲劳等。
注意是具有选择性的、精力充沛的、波动的
意义赋予指的是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理解与解码的过程。
有效倾听者: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方面围绕着整个倾听过程。
懂得正确保护听力。
集中注意力到一个刺激物上,而不是许多。
通过自我动机、自我约束和练习能有效提高注意力的专注程度和时间长度
尽一切可能赋予信息以传播者深藏在内的意义,它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而不用言语来表达。
关注各种策略以最大限度降低在赋予意义方面的错误。
能够作出隐蔽性反应。
能够公开反应以推进传播过程。
倾听者与说话者一样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
沟通是说话者与倾听者之间认真倾听并作出反馈的结果。
倾听者受到以下关键变量的影响:文化、性别、年龄、大脑半球分工、身体和心理状态、态度、自我概念、接收者的忧虑、时间和倾听者的偏好。
有效倾听者:
对成功的沟通而言,有效倾听者至少承担与说话者同样的责任。
理解倾听本身。
促进倾听。
积极倾听。
发送有效反馈。
了解对倾听产生影响的关键变量。
十条发出有效反馈的指导原则
1.发出对讲话者、信息和具体情境来说合适的反馈。
2.确认说话者感知到了反馈(如让说话者看到一个有疑问的表情)。
3.确认反馈在意思上是明确的(如发送补充性的信息,在说“不”的时候一边左右摇动脑袋)。
4.迅速地发送反馈(如一个说话者发表了一个幽默的评论,接着便开始谈论一个严肃的话题,这时,你才为刚才的评论大笑不止,设想一下接下来的尴尬效果吧)。
5.要谨防使系统超负荷(如调节你的微笑和点头,以防止这些行为过多,显得不真诚)。
6.延迟任何可能会制造意外效果的行为(如要意识到一个伸展的动作可能被看作是要说话的标志)。
7.把对信息的反馈与个人评价区分开来(如要意识到皱眉表示你不喜欢说话者的领带,但很有可能被说话者看作是对他所传达的信息的反对)
8.运用不直接的反馈(倾听者尝试重复信息),直到说话者征询对于他的信息的评价(如问:“小李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你感觉他是固执的?”)。
9.确认在你发出具有指导性的反馈之前,你是理解这条信息的(涉及价值判断的反馈)(如说:“我理解你这个季度不想做太多销售的想法。据我对你与潜在客户接触的观察,你需要多听少说。”)。
10.意识到早期作出更有效反馈的尝试可能会有点不自然,但会在实践中得到改善。
对于有效倾听来说必不可少的是一种特殊的反馈——全神贯注的行为。全神贯注的行为不仅表示倾听者对说话者及其传达的信息的兴趣,也促进了倾听者对信息的理解。
通过表现出全神贯注的行为,倾听者传达出一种开放的邀请传播者说话的信息:
一个重要的全神贯注的行为是眼神接触。
有效倾听者必须小心,不要转移自己的注视,不要扫视整个房间,不要盯着看,或者是保持一种焦点模糊的眼神。
倾听者应该保持一种恰当的让人舒服的注视,并直接看着说话者的眼睛。一种让人舒服的注视包括眨眼睛,眨眼频率平均每分钟少于15次到20次的倾听者可能有点思维涣散了。而眨眼的次数增加之后,倾听者可能会经受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愤怒、兴奋、厌烦——而眨眼次数减少的话,倾听者可能正在获取信息或者是进入了需要集中精力的视觉活动过程。
全神贯注的行为还包括倾听者的身体姿势。三种身体行为可以传达积极的态度:
①直接的面对面的身体方位;
②躯干前倾;
③近距离的,但是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互动距离。
另外还有一种表示全神贯注的行为是开放的、接纳的姿势,这种姿势很自由、放松,反映了倾听者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倾听者应该避免如下的身体行为:过多的姿势变换、坐立不安、更大的互动距离,以及封闭的身体姿势等,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暗示不安、烦躁,或者是对于另外一方沟通者的冷漠、缺乏反应等。 其他的全神贯注行为包括点头、保持有回应的面部表情、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鼓励表达,以及用温和的、悦耳的嗓音说话。研究表明,积极的倾听行为如“点头”、“微笑”之类的符号与倾听的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关系。除了在合适的时间微笑以外,倾听者应该表现其他的能够表示参与的面部表情。比如,为了表示理解不到位,倾听者可以皱眉或者拉长下巴。总而言之,有兴趣的倾听者应该避免表现出一副“没有表情的”脸,因为缺乏面部回应可能很快地破坏沟通互动。 研究也表明,倾听者表达某些声音分隔词诸如“嗯”、“啊,哈”,以及简洁的评论,如“哦”、“我明白了”、“是的”、“对的”,其实都表示了倾听者对讲话者信息的关注。通过把这些表达语言化,倾听者表现出了一种很重要的关注行为,并且鼓励说话者继续说话。同样的,研究表明,另外一种积极的关注行为表现为倾听者使用一种温和的、安宁且悦耳的嗓音——这种嗓音能向讲话者传达出一种关爱与积极的参与态度。 为了使充满关心和关注的反馈技巧得到提高,我们作为倾听者,“应该不仅仅提供某种形式的反馈,更应该关注对方对于这个反馈的反应”。要体察对方对反馈的反应,需要我们完全地融入双向沟通中。倾听者不仅要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反馈,还必须关注这个反馈是怎样被接收的。